商界翹楚 | 陳志斌:讓牛肉丸遇見文化發表時間:2015-09-18 14:14 我們都說民以食為天,許多人也自詡「吃貨」而走南闖北尋覓美食,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以前那種傳統的大家庭式的生活方式也逐漸淡出各家各戶,很多人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吃得上一口爸媽做的地道家鄉菜,對於這一些在外務工生活的「外食族」來說,家鄉菜就是一道誘發情感記憶的一道奢侈品,「華僑之鄉」潮汕有著濃厚的潮式文化,潮菜也被定義為能夠承載鄉情的菜式之一。 潮汕一直以華僑眾多而被外人所熟知,斑駁的騎樓,潮味十足的牛肉丸,獨有的沙茶醬,是無數在外闖蕩的潮汕人記憶中較為純正的家鄉符號,特別是那些隱沒在大街小巷,爸媽廚房中的食物香味,或許更能喚醒他們對故鄉的眷戀。 而在潮汕地區,吃牛肉丸的人地方隨處可見,清湯加牛肉丸,是潮汕人喜愛的食物。手槌牛肉丸在潮汕人心中早已生了根,也是典型的潮汕食物符號之一,而潮汕人闖蕩四海,新鮮而醇正,柔韌有勁,汁多肉鮮的潮汕牛肉丸也讓在外的遊子們望塵莫及。 潮汕美食,庭院飄香 每次見到陳志斌,他都是以休閒的運動裝出現,亮色系的T恤上衣,很容易吸引目光,金絲邊眼鏡框,說話綿綿平緩,乾淨的指甲,一身儒雅的書生氣,不似商人般的氣質,反而多了一種人到中年的從容文雅。 2005年,陳志斌創辦了「潮庭」,至今已是第九個年頭??克苣z貿易起家的他,從食品行業的門外漢,一步步走到今日變成一個固執的食品生產者。從資本積累到回歸本心,這是企業經營背後的一門哲學,也是潮庭食品選擇的一條人跡更少的路。 在大環境都循規蹈矩地做市場,求利益的時候,陳志斌提出了「潮汕美食,庭院飄香」,這也是潮庭創辦的初衷,將來自潮汕的美食、文化走入千家萬戶。有人說他的胃口很大,想讓企業上市,有人卻笑他原地踏步,9年來不曾重拳出擊,而陳志斌對外界的一切都不加以理會,按他的話來說「十年磨一劍,只等出鞘時」,而他這一出鞘,重擊的是如今并不被看好的食品加工行業。 牛肉丸的起源可追溯於客家地區,在商品經濟不是很發達的時候,生牛肉過剩難以長期保持,於是,將牛肉剁碎加入鹽等調料品後擠成丸子狀煮熟,以便保存,慢慢地演變為一種小吃。從剁碎改進為方錘捶打鮮肉至泥漿狀,而如今也有一些商戶改用仿手工機器打製;客家地區爲了保存生肉而製成肉丸,發展至今成為精挑細選而製作的一味特別的潮汕味道。而讓牛肉丸成為一方美食,直至被評為「中華名小吃」名揚海內外卻還得歸功於潮汕人對其改造和創新。 而伴隨著歷史的發展和人類的變遷,牛肉丸從最初的便於保存而制到如今的因潮而駐,牛肉丸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美食與健康,更代表的是潮汕的一張名片,代表著潮人精耕細作的精神。在市場不斷吆喝自產牛肉丸的味道正宗時,陳志斌卻一頭悶,他說自己要做的是一項良心工程,一顆牛肉丸或許只是食物,或許是一種文化和精神。2007年,當多數的潮汕牛肉丸生產企業仍固守著潮汕本地市場的時候,潮庭食品帶著潮汕牛肉丸走出潮汕,瞄準更廣大的珠三角市場。 十年磨一劍 十年磨一劍,劍出鞘時,陳志斌打的是一場品質硬戰。傳統的人工做法已經滿足不了社會對食品衛生及產品品質的追求,最初創業,在滿大街都是手槌牛肉丸的時候,他必須在這項傳統手工藝中尋求企業的突破點。聘請的行業內老師傅一如既往地用著以前的那一套槌打牛肉丸的做法,而企業的發展需要規範化的管理,殺毒消菌,口罩手套是流水作業中必不可少的,這也是與一幫老師傅在製作觀念上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磨合。 有一次,師傅們正在選用可以用來製作牛肉丸的新鮮牛肉,正在巡生產間的陳志斌注意到師傅們起了新鮮的牛肉卻沒有把牛肉中的脂肪瘤挑乾淨就直接捶打。陳志斌非常憤怒,平時與師傅們朋友相稱的他立即用總經理的身份命令師傅們去除掉脂肪瘤部分並把已經捶打製作成丸的全部銷毀。師傅們很不以為然,「我們以前打牛肉丸的時候都不用去除這個的,這是牛脂肪,吃不死人的?!箍墒顷愔颈蠓浅猿?,因為他知道牛的脂肪瘤雖然一時半會對人體不會有危害,可是卻像是毒素一樣會積累在人體中。他的「固執」毛病又犯了,他不肯離去,在車間裡盯著師傅們把每一塊牛肉中的脂肪瘤挑掉,他要做健康食品,良心食品,他要求大家要用良心去製作牛肉丸。 陳志斌找來了他的好朋友,臺灣人江仁瑞,並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規範化的牛肉丸製作流程,在他們的堅持下,潮庭的一整套牛肉丸製作流程日益嚴格,其中在衛生方面更是層層把控:整個生產間全部臭氧殺菌,紫外線殺菌,師傅們都要消毒殺菌後才能進入生產間捶打牛肉;同時還引進許多先進的設備,當中有金屬探測器,以確保每一顆肉丸都不會殘留有製作過程中在器皿上占取的金屬,在生產過程全部使用過濾水,同時還全廠使用即熱式煮水鍋,防止開水反復煮開而產生亞硝酸鹽,影響產品質量,他還引進國內先進的速凍技術,保證「潮庭」的牛肉丸從汕頭寄到客戶手裡依舊是新鮮美味的。 很快,潮庭的產品便走入大型超市,飛上天。2008年,因為潮庭食品對食品安全衛生的高標準要求及高品質的潮汕牛肉丸產品,吸引世界知名的連鎖超市沃爾瑪注意,成為在沃爾瑪銷售潮汕牛肉丸的企業,從此也打開潮庭食品在其他各大連鎖超市的銷售管道,與亞洲的永旺吉之島百貨有限公司、蔔蜂集團、香港百佳超級市場、大潤發零售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華潤萬家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連鎖零售巨頭取得合作,產品進入其旗下的大型賣場進行銷售,並取得驕人的成績。2012年,潮庭獲得南方航空公司商務艙指名合作公司,成為唯一在飛機上也能吃到的潮汕牛肉丸品牌。同年,在同業一片訝異聲中,潮庭搬進了自地自建的新廠中,為了做出更好的潮汕牛肉丸而不斷的改善生產環境和設備。 自此,品質取勝的潮庭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而這一穩重的步伐,陳志斌走了近十年。 200萬的教訓 一顆小小的牛肉丸,背後是經營者良心的產品,是一個企業肩負的責任管理,更是企業承擔著一方水土的精氣神。 2013年,潮庭經歷了一次不小的創傷。2013年以前,潮庭採用的是牛(豬)肉丸的生產標準,這是行業內不公開的秘密,而決意做正宗潮汕牛肉的潮庭決定,推出純牛肉製作的真正潮汕牛肉丸,改用「速凍調製食品」和「肉丸」,並在產品包裝上清楚標示牛肉含量和總肉含量。而這項新的決策讓同行業跌破眼鏡,卻也是成為了潮庭至創辦以來嚴重的信任危機。 當潮庭食品告知合作超市,之前上架的產品並無準確標示,需要另改包裝之時,同行震驚于他的誠實,超市欽佩於他的勇氣,但是根據各種法令法規與合同,超市對於潮庭食品之前的作法有的更多的是責難,因此要求產品即刻下架並索賠200萬元的罰款。收到索賠單的時候,陳志斌和他的朋友江仁瑞懵了,沒想到自己一個誠實的舉措卻讓他們變為他人眼中的「傻子」,產品全面下架、銷毀,全面重新驗廠的幾個月內,沒有一單交易,也沒有半分錢的收入,但是工廠依舊得照常運行,這一次重創也使得潮庭元氣大傷,而傷過之後如何挽回信譽,又是潮庭必須重新振作,重新面對的難題。 潮汕牛肉丸是潮汕的一張名片,而一顆牛肉丸不僅僅是考驗產品生產企業的良心,更是代表著潮汕人的精氣神,代表著走出去的潮汕文化。所以,在受創之後,潮庭也迅速成長起來,堅持以誠信為本,在包裝上明確標示,同時也為純牛肉製作的牛肉丸進行DNA鑒定,用數據說話,保證100%純牛肉製作,並且承諾假一罰十。陳志斌說,自己選擇了一條人跡更少的路,滿路的荊棘卻無法阻止他前進的思維和腳步。 他的理念 陳志斌很有想法,他看到了速凍食品的本源,他想用美食去喚醒沉睡的文化,擴大消費者市場。而重要的一點便是根據理解去豐富需求,消費者尋求的是隨處可尋的問題肉丸,還是尋求衛生、健康和地道的潮式牛肉丸,前者是一類普通產品,而後者更勝為一道潮菜,陳志斌所想做的便是這麼一道菜,他將潮庭打造到如今擁有穩固的客源和產品品質,這一顆牛肉丸在他心中儼然已成為了一道可以走入千家萬戶的潮菜,而他也希望借由這道菜來喚醒旅外潮汕遊子對家鄉的炙熱之心,不忘根,不棄本。這位精明的商人,在企業資本廣撒網和文化鋪墊中,他選擇了後者,正是這麼一次厚積薄發,也讓他的企業走得更為穩妥。 而陳志斌所領導的團隊,如今依舊有一批老員工跟著他十年如一日,「唯才中用」則是他的管理原則。與馬雲「趁著頭腦還清醒,趕緊退休」的認識不同,陳志斌認為創始人必須「趴在那兒幹活」,這樣才能聚人心,以理服人。他開玩笑地說過一句話「如今當老闆,不再是裹著棉被上戰場了,而是趴在那幹活?!龟愔颈笏胍氖菍⒊蓖グl展為百年老店,這才是對他的真正挑戰,而想要長久發展下去,創始人不能離開公司,不能脫離公司的實際事務。創始人如同企業的主心骨,也是精髓所在,食品生產企業的衛生要求和實踐性太強了,必須有個創始人很辛苦很累地趴在那兒幹活,監督,譬如對於產品規範化的監督,對顧客要求的進一步改進,對員工的理解,始終都得在一線。 客戶群體的不同,銷售方式和產品設計也就不同了,比如針對不同地區的市場需求,產品的包裝設計也有所改變,糖果式的包裝適合吃火鍋,大包裝適合家庭式,禮盒裝的適合朋友往來送禮,陳志斌說到自己要覆蓋的客戶群就是三個潮汕,潮汕本地人,旅外潮汕人和喜歡潮汕美食的人。而潮庭從創辦至今,沒有廣告投入,一直採用的也是傳統的宣傳招式,贈親友,口碑相傳。他花很大力氣來打造潮庭,並不只是單純地追求經濟利益,在他的思維裡,能力越強,責任則越大,在潮汕牛肉丸這個牌子裡,做品牌概念,文化潛在的人并不多,他就是其中之一。當大家意識到食品安全衛生的時候,陳志斌已經帶著他的團隊走著這下一個目標,美食喚醒文化。再過10年、15年,潮庭或許已經上市,大家在想起牛肉丸的時候就想到潮庭,就如同涼茶就喝加多寶一般,而想到潮庭,就想到潮汕人的誠信職守。做產品拼的是良心,做品牌拼的是理念,做企業拼的是責任,而目標將潮庭發展為百年企業的陳志斌,他希望給後輩留下的也就是「誠實做人,用心做事」的榜樣。 生活的平常心 陳志斌像許多企業家一樣,他看的書很雜,從政史類到企業管理,他說,前人的成功和失敗都是他的養分。在追求發展,突破自我的環境下,擁有一顆平常心是特別的難能可貴。 在與他的交談中,不急不緩的語速,始終保持微笑的臉龐,讓人覺察不出他的喜怒,他說他的心態一直很平緩,沒有急功近利的騎馬打天下的磅礴氣勢,只有溫吞的紮實前進,如今他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不用跟人鬥智鬥勇,眼裡也不只是有「成功」,人到中年,靜下來看自己的心,看到的更多是責任。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翻閱到一本行業雜誌,當中陳志斌被評為2013年度「熱心公益經理人」,他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是自己的福氣」。 他的生活哲學就只有單純一顆平常心去應對,企業發展有重要的「叢林法則」,在浩瀚的市場上,層出不窮的新產品和新概念吸引著大家的眼球,而一顆參天大樹的成長,需要更大家一同爭奪陽光、雨露。當我詢問他,如果別的企業也模仿你的方式走,並超過你的時候,心情會如何。他依舊講的是平常心,叢林的生長本來就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他會被模仿則是因為他的理念得到大家的認可,這是可喜的事情,要做一個強大的企業,就必須會和社會各態共生,自私自利、唯我獨尊是不行的。而他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待每一位競爭或者合作者,就會心平氣和許多。 上一篇丸味十足,家的味道
|